
最近刷论坛看到个热帖,楼主“迷茫的90后”吐槽:和女朋友谈婚论嫁,她家开口要20万彩礼,说是“诚意金”,我爸妈直接炸了,说这哪儿是结婚分明是买卖!所以彩礼这玩意儿到底代表什么意思?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怎么就成了现在这样?
??网友“婚俗老法师”先甩历史课??:彩礼可不是现代人发明的,周朝那会儿就有“六礼”了,纳征就是下聘财,寓意婚姻正式达成。说白了最早就是图个吉利,比如用雁当礼物,象征忠贞不二。但你说现在动不动几十万,那还是“礼”吗?直接成交易筹码了。
不过也有反对声,网友“小城姑娘”插话:我们这儿彩礼普遍8万左右,但女方家通常会返还一部分当嫁妆,比如买车或者装修。??关键看两家怎么沟通??,要是纯粹攀比数字,那确实变味了。她表姐结婚时彩礼要了10万,但女方陪嫁了全套家电,最后小两口也没压力。
??法律层面网友“律政先锋”补充??:民法典现在明确结婚登记才算数,彩礼早就不是婚姻合法的必要条件了。而且高额彩礼要是导致离婚纠纷,法院可能判返还,比如“闪离”情况或者男方因彩礼生活困难。但现实里很多人还是觉得“不给彩礼没面子”,你说这观念是不是该改改?
还有个有意思的点,网友“社会学菜鸟”提到:传统社会彩礼能区分妻和妾的身份,现在一夫一妻制了,这功能自然消失。但为啥还这么顽固?可能因为农村性别比例失衡,男多女少,女方家就有底气要高价。
??实际案例更揪心??:网友“吃亏是福”分享他兄弟的经历:相亲时彩礼谈崩了,女方家非要30万,理由是“邻居闺女都这个价”,结果婚事黄了,两家还结仇。所以彩礼要是光看数字不看感情,迟早出问题。
不过也有正能量,像甘肃定西搞过彩礼“限高”,平均彩礼降到4.9万,比之前降了一成多。这说明政策引导有用,但根子上还得靠大家自觉。??最好笑的是网友“反卷战士”吐槽??:现在有些地方流行“零彩礼”,但男方反而更慌,觉得女方是不是有啥隐疾……你看人心多复杂!
最后说说我的看法吧:彩礼原本是祝福,变成负担就本末倒置了。还是那句话,婚姻看感情不是看账单,两家商量着来,比啥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