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我在翻历史书的时候,突然想到个问题,咱们现在老说“彩礼”,可古代人管这东西叫啥呢?总不能直接喊“给钱”吧?结果一查才发现,这里头门道可真不少。今天我就把自己捣鼓明白的东西跟大家唠唠,要是有说得不对的地方,欢迎拍砖补充哈!
先说个冷知识,你知道吗,彩礼在古代其实更常被称为 ??“聘礼”或“聘财”?? 。为啥这么叫?因为古代结婚讲究“六礼”,也就是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这一整套流程。其中“纳征”就是送聘礼的环节,相当于现在的订婚下聘。我一开始也迷糊,觉得这名儿文绉绉的,后来才懂,原来“征”是“成”的意思,就是说送了这礼,婚事才算定下来。
??▍古代彩礼到底有啥用?不只是钱那么简单!??
以前我总觉得彩礼就是男方给女方家钱,但仔细一扒拉,发现古人可比咱们想得周到。彩礼不光是为了表诚意,还是婚姻合法性的“证明文件”!比如唐朝法律就规定,就算没写婚书,只要女方收了聘财,这婚约就算成立了。而且彩礼还带点“担保”功能——要是有一方反悔,法律会根据谁对谁错来决定彩礼退不退,甚至要加倍赔。这么一看,简直有点像现在的违约金了。
不过这里有个坑得注意:古代彩礼的形式特别灵活,不一定是真金白银。比如唐朝法律说,哪怕只送了一尺布,只要双方认这是聘礼,就不能反悔。但像请客吃饭这种消费,就不算彩礼。所以呀,古人更看重的是仪式感,而不是死磕金额大小。
??▍网友快问快答:纠结党最关心的3个问题??
1.??“聘礼和彩礼是一回事吗?”??
——本质是一样的,但“聘礼”更偏官方说法,像法律文书里常用;“彩礼”是民间叫法,显得更接地气。
2.??“古代彩礼会天价吗?”??
——也会!东汉就有人吐槽,普通人家送次彩礼能“破毕生之本业”。连皇帝娶老婆都得下血本,比如王莽娶皇后花了黄金两万斤,果然有钱任性啊。
3.??“要是婚没结成,彩礼能退不?”??
——看情况!唐朝法律说,如果是女方反悔,得挨板子还得退钱;要是男方反悔,钱就别想要回来了。不过明清以后规矩更细,比如女方另嫁他人,可能得双倍返还。
??▍个人心得:彩礼的本意不该被带偏??
我自己琢磨着,古人搞这套仪式,其实是想让婚姻显得庄重。比如送聘礼要选大雁,象征夫妻忠贞,多浪漫!可惜现在有些人光盯着钱数攀比,反而把老祖宗的意思弄拧巴了。其实国家现在也提倡回归本质,民法典明确禁止借婚姻要财物。所以嘛,彩礼重点在“礼”字,心意比转账数字重要得多。
最后甩个建议:要是身边朋友为彩礼闹心,不妨把古代这些故事讲给他们听。婚姻说到底还是两个人的事儿,别让规矩伤了感情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