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生活杂谈 > 内容

祭祀的日子有哪些

发布时间:2025-04-14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何为祭祀之日的具体日期?又有哪些禁忌需留意?

祭祀的日子有哪些?

祭日繁多,查阅老黄历便可知悉。黄历中标注宜祭祀的日子便是适宜祭拜之时。特殊节日亦可行祭,更有专为祭祀设立的节日。然祭祀亦有其忌讳,以下为小编整理的祭祀规矩与忌讳,敬请一同了解。

一、祭祀的日子有哪些

1、清明节

清明时节,亦称踏青节,恰逢仲春与暮春之际,即冬至后的第108日。此乃我国传统佳节,亦为祭祀之重,祭祖扫墓之际。据传,清明习俗起源于周代,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。

2、中元节

中元节,又称鬼节、施孤、七月半,在佛教中被称为盂兰盆节。与除夕、清明、重阳并称,是我国传统的祭祖盛节,亦为汉字文化圈各国共有的传统佳节。此节有放河灯、烧纸钱的习俗。

3、重阳节

重阳节源远流长,战国时期便已初具规模。唐代时,重阳节正式成为民间节日,传统习俗要求家人齐聚登高“避灾”。时至今日,在浙江桐庐、福建莆仙及台湾、新加坡等地,九月九日仍举行秋祭,以猪羊祭祖,传承着古老的习俗。

4、除夕

除夕之夜,亦称大年夜、除夜或岁除,乃农历腊月(十二月)终章。其中,“除”寓意着去除旧岁,“夕”则代表夜晚。此日,人们共庆辞旧迎新,迎接新一年的到来,象征着万象更新。与清明、中元、重阳并称,是我国传统的祭祖盛节,亦为汉字文化圈各国共有的文化传统。

5、端午节

端午节,作为我国法定假日之一,民众不仅欢庆传统活动,亦缅怀爱国诗人屈原。部分地区更以祭祀故亲,寄托哀思与怀念之情。

二、祭祀的规矩和忌讳

1、忌翻动冥钞

祭祖焚香之际,忌以木棍触碰纸钱,以免纸钱破损,令先祖难以利用。若纸钱烧至一半,余下一半未燃尽,亦不宜再投入火中。此半纸钱称为“子孙板”,应保留不得焚毁,否则恐子孙断绝。祭祖焚纸,须全神贯注,不宜分心他事,以免纸钱无法送达先祖手中。

2、祭祀的礼品

祭品若由女儿奉送,须悉数接纳,严禁退还分毫。丧葬祭奠之际,遇佛僧、道士、尼姑等,须分食祭品。祭品以八或六为佳,忌五或四,五者招“忤逆胎”,四者引“叫化子”,对先祖不敬。祭品须新鲜、洁净、完整,畸形或非宰杀之肉,视为不洁,不宜用于祭祀,否则亡灵视为侮辱。祭祀食物,忌先于祭奠时被他人食用。

热门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