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说现在这结婚彩礼的事儿吧,真是让人头疼。前几天看个新闻,安徽有个小伙儿订婚花了将近20万,结果婚没结成,钱也要不回来,一家人愁得睡不着觉。其实关于彩礼,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,但好多朋友压根不清楚这里面的门道,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话题。
??一、彩礼到底是个啥东西?法律怎么认定的??
先说清楚啊,彩礼可不是小情侣之间随便送个礼物那么简单。它是以结婚为目的,按照当地习俗给的一定数量的现金或财物。法律上把它看作一种“附条件的赠与”,这个条件就是——登记结婚并且共同生活。
但可不是所有给的财物都算彩礼。像平时过节过生日送的小礼物、为表达感情的日常花费,这些价值不大的不算彩礼。法院认定彩礼范围时会考虑当地习俗、给付目的、财物价值等因素。
你知道吗,有些地方彩礼名目繁多,比如见面礼、跟帖礼、上车礼、改口费等等,远远超出正常范围。我国民法典明确说了,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,所以那种纯粹把婚姻当买卖的行为,法律是不支持的。
??二、重点来了:什么情况下彩礼能要回来???
这可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!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,主要有三种情况可以要求返还彩礼:
第一是双方压根没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。这种情况比较好理解,婚都没结成,彩礼原则上应该返还。
第二是虽然领了结婚证但实际上没有共同生活的。就是说法律上你们是夫妻,但根本没在一起过日子。
第三是婚前给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。这种情况离婚时也可以要求返还。
但现实生活往往更复杂对吧?比如两个人没登记但同居了好几年,还可能生了孩子,这时候彩礼返还问题就得综合考虑了。法院会根据共同生活时间、是否生育子女、彩礼实际使用情况等,按公平原则决定返还多少,甚至可能不支持返还。
2024年2月生效的新规还明确了,即使已经登记结婚并共同生活,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,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比例。这就更灵活了,也更符合生活实际。
??三、具体能要回多少彩礼?返还比例有讲究??
可能有些朋友会问,那要是符合返还条件,具体能要回多少钱呢?这个还真不是一刀切的全额返还。
举个例子啊,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也没共同生活,彩礼一般全额返还;但要是超过六个月且因给付方提出解除婚约,返还比例可能不超过90%。
如果登记结婚了但没共同生活,原则上全额返还,但若因给付彩礼方原因导致离婚,可能酌情返还不超过总额的70%。
要是因为给彩礼导致生活困难而离婚,共同生活时间不同,返还比例也不同:不足三个月返还-70%,三个月到一年返还30%-,超过一年一般就不返还了。
所以说,返还比例这事儿得看具体情况,法院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,尽量做到公平合理。
??四、彩礼追回的实际操作,该怎么办呢???
如果真的遇到了需要追回彩礼的情况,第一步肯定是先协商解决,能和平处理最好。但如果协商不成,那就得走法律程序了。
起诉前得准备好这些材料:身份信息证明、起诉书,还有证明支付了彩礼的证据,比如转账记录、收条等。这里特别提醒一下,证据真的很重要!尤其是现金给付,最好有证人或者后续的聊天记录等佐证。
诉讼时效是三年,从你知道权利受侵害时算起。所以别拖太久了,否则可能失去法律保护。
还有个实际问题,该告谁呢?彩礼往往是两家人的事,给付和接受可能涉及父母。根据规定,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,实际接受彩礼的父母也可以作为共同被告。这样能更好地解决纠纷。
??五、聊聊我个人的看法和建议??
说实话,彩礼作为传统习俗有其存在的意义,但一旦变成“天价彩礼”,就变味了。数据显示,近三年全国一审基层法院受理了1.4万多件彩礼返还纠纷,农村青年成为涉诉重点群体,占比高达69%。
我觉得吧,对待彩礼应该理性一点。给出彩礼前最好想清楚,量力而行,别为了面子背一身债。如果可能的话,对彩礼的性质、归属进行明确约定,保留好相关证据。
婚姻说到底还是感情最重要,彩礼只是表达诚意的一种方式,不该成为婚姻的绊脚石。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动婚俗改革,倡导文明新风,这是好事儿。
最后给大家个真心建议,如果真的遇到彩礼纠纷,别急着吵架,先了解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,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。毕竟,理智解决问题比情绪化对抗要有效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