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哎,你说这古代人结婚,男方送的聘礼,最后到底归谁啊?是不是像现在有些人想的,直接给女方父母就完事了?新娘子还能带回婆家去吗?这事儿还真得好好唠唠。
??说实话哈??,古代聘礼的规矩和咱们现在好多人想的可能不太一样。??通常来说,男方下的聘礼,绝大多数情况下,女方家是不会留下的??,反而会跟着女儿的嫁妆一起,风风光光地再送回婆家去。这操作,说白了,更像是两个家庭为了小两口新生活的启动资金做的一次“众筹”。
??那为啥要这么折腾一圈呢??? 这得从聘礼和嫁妆的根本意义说起。男方送聘礼,古时候叫“纳征”,是“六礼”里面挺关键的一步,??主要表示男方对这门婚事的诚意和尊重??,也是对女方家庭养育女儿的一种感谢。而女方的嫁妆,??那是娘家给女儿的个人财产??,是让她在婆家能有底气、过得好一点的保障。娘家准备的嫁妆,往往还会比聘礼更丰厚呢!这意思就是告诉婆家:咱家闺女是带着“资本”来的,可不是来吃白饭的,你们得好好待她。
??所以啊??,古代聘礼和嫁妆,??核心是给小两口的??,不是给双方父母的。女方的嫁妆完全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产,婆家一般没权动用。就算以后夫妻俩过不下去分开了,或者妻子不幸去世,这笔嫁妆也由她的亲生子女继承;若没有子女,甚至可能由她的娘家父母收回,婆家其他人是甭想惦记的。这在某种程度上,也算是古代社会给女性的一种经济保障吧。
??不过你也别以为??古代所有人家都严格按这规矩来。有些特别穷苦的女方家庭,实在没办法,可能会把部分聘礼留下补贴家用,但这通常会让人觉得不太体面,也可能会让女儿在婆家有点抬不起头。所以心疼女儿的父母,但凡有点能力,都会想办法凑份厚厚的嫁妆。
??说到各个朝代??,这聘礼和嫁妆的风俗也有点变化。比方说宋朝吧,那时候就特别流行“厚嫁”,嫁妆看得特别重。像大文人苏辙,据说为了给女儿办嫁妆,差点搞得自己倾家荡产。明清时期呢,商品经济更发达了,聘礼和嫁妆里头,真金白银和值钱的物件就越来越多了。
??总的来看吧??,古代那套聘礼和嫁妆的规矩,??初衷是好的??,是为了小两口能好好开始新生活,也让女方在婆家有点依靠。虽然过程看起来有点复杂,还绕了点儿圈子,但里头包含着长辈的祝福和智慧。
??再看看现在??,有时彩礼和嫁妆的味道好像有点变了,搞得像买卖似的,反而容易引发亲家之间的矛盾和小两口的压力。或许咱们可以从古人的做法里得到点启发:??婚姻嘛,归根结底是两个人要在一起好好过日子??。两家大人扶持小家庭的心意是最重要的,至于钱啊物啊,量力而行,别让它们成了小两口幸福的绊脚石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