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知道吗,现在不少夫妻吵着要离婚,原因可能只是一方偷偷用共同财产去打赏网络主播。婚姻这事儿,开始总是甜蜜的,但过日子难免碰到财产、孩子、债务这些现实问题。这时候,手头有一本“婚姻法律宝典”就显得特别重要了,它不能保证你的婚姻一定幸福,但至少能在风雨来临时,给你一把实实在在的保护伞。咱们今天就围绕这本“宝典”,聊聊婚姻里那些你可能想知道的法律门道。
结婚前的门槛,法律其实设了好几道。首先得自愿,要是谁被胁迫着去登记,婚后是可以请求撤销婚姻的。而且,一方如果患有重大疾病,结婚登记前有义务如实告知对方,要是瞒着,另一半知道后也有权去法院要求撤销这段婚姻。这或许暗示,法律越来越看重婚姻中个人的知情权和真实意愿。彩礼也是个老话题了,给多了怕人财两空,要少了又怕面子上过不去。法律上,如果最后没办结婚登记,或者登记了却压根没一起生活,或者因为给彩礼导致给付方生活困难,这些情况通常可以要求返还。但话说回来,具体能返还多少,还得看双方的过错、彩礼数额这些情况来定。
结了婚,两个人的财产和债务就容易扯不清。法律规定,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奖金、投资收益、知识产权收益等,一般算夫妻共同财产。而一方的婚前财产、因为人身伤害得到的赔偿、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给一方的财产等,则属于个人财产。债务方面更得留心,要是夫妻双方都签字了,或者一方事后追认,那肯定是共同债务。如果一方以个人名义借钱,但确是用于家庭日常生活,也算共同债务。但如果借的钱明显超出了家庭日常需要,比如一方私下借巨款去赌博或者挥霍,债权人又不能证明这钱用于夫妻共同生活,那这债可能就不需要另一半来背。不过,怎么准确界定“家庭日常生活需要”的范围,确实是个复杂问题,不同地区、不同家庭情况差异很大。
现在很多人吵架吵急了,可能冲动之下就要去离婚。民法典引入了“离婚冷静期”,就是说双方去民政局申请离婚后,有三十天时间,任何一方反悔都可以撤回申请。这个制度本意是好的,给冲动离婚的夫妻一个缓冲期。但具体到每对夫妻身上,效果可能因人而异。真到了离的那一步,孩子跟谁往往是焦点。法律有个基本原则,就是“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”。不满两周岁的孩子,原则上由母亲抚养。已满八周岁的孩子,法院得尊重孩子自己的真实意愿。至于财产分割,一般是双方先商量,商量不成法院会根据财产具体情况,按照照顾子女、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。要是一方在离婚时有隐藏、转移、变卖、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,另一方可以主张对其少分或者不分财产。
婚姻里,有时候一方的付出不那么显眼,比如在家做家务、带孩子、照顾老人,这些劳动的价值法律现在也认了。如果一方在抚育子女、照料老人、协助另一方工作等方面负担了较多义务,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经济补偿。这或许是对家庭内部贡献价值的一种肯定。另外,要是一方在婚姻中有重婚、与他人同居、实施家庭暴力、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,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。即便是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,无过错方也有权请求损害赔偿。
说了这么多,法律条文毕竟是冷冰冰的,它提供的是底线保障和解决框架。真正的婚姻经营,还得靠夫妻双方的沟通、理解和责任。这本“婚姻法律宝典”,希望你能了解,但更希望你没有需要用它来对峙的那一天。毕竟,和和气气地过日子,比什么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