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在论坛看到网友“山野清风”发帖问:“为啥结婚非要彩礼?我爸说这是老祖宗的规矩,可隔壁村老王嫁女儿收了30万,这算传统还是卖女儿?” 这话直接戳中我心窝子了。??彩礼这事儿,早变味了??。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它的老底儿——
??网友“豫见乡愁”回帖:??
“我爷爷说,彩礼最早是周朝定下的‘六礼’里的‘纳征’,男方送点布帛、大雁当信物,意思是‘这门亲事我认了’!那会儿的彩礼纯粹是仪式感,比如??五两黑绸子就算厚礼??(《周礼》写的),官府还特意限价防攀比。唐朝更逗,法律明文说‘收根葱也算订婚’,悔婚得挨板子!说白了,??彩礼的核心功能是公示婚姻的合法性??,和现在房产证盖章一个道理……”
旁边“雁北故事”插话:“可拉倒吧!你说的那是古书,我奶80年代嫁人时才收50块!现在山西农村没20万甭想娶媳妇。为啥涨这么疯?根本是??男女比例116:100??(河南2023年数据),男多女少逼得人‘竞价’啊!再加上老一辈觉得闺女嫁出去就是别家人,总想捞笔‘损失费’……”
??网友“河洛郎”甩出法律干货:??
“我是律师,直白说:??古代彩礼是‘婚姻生效’的法定要件??,现在完全不是!民法典写得明明白白——领证才算结婚。更关键是,从前彩礼能分妻妾(聘娶为妻,私奔为妾),如今重婚都犯法。现在要是离婚,彩礼能不能退还得看三条件:??没登记、没同居、给付人穷得吃土了??(最高法解释)……传统意义?早被法律拆解了!”
这时候“移风易俗小能手”冒泡:“但咱也不能全否定啊!我们鄢陵县搞婚俗改革,发现老人坚持要彩礼,是图个‘被尊重’的心理满足。好比过年非得吃饺子,缺了就觉得不像办事儿。??关键是把金额打下来??——比如甘肃定西硬性限高5万,七成家庭做到了!我们还搞‘零彩礼’奖励:免幼儿园学费、爹妈免费体检,真香!”
??回归本质的出路在哪儿???
1.??切断彩礼和“补偿”的绑定??:女方婚后照样赡养父母,法律也支持“两头婚”,凭啥说嫁人就是泼出去的水?
2.??把面子工程转实用主义??:江苏沭阳姑娘带头喊“不要房车,家业自己创”,陪嫁箱塞技能证书比塞钱更有底气!
3.??法律该出手时就出手??:中央六年六次点名高额彩礼,下一步得明确“借婚姻索取财物”的判罚红线,比如超当地人均收入三倍就算违法!
??结尾点题??
彩礼的魂,从来不是钞票堆出来的。周朝那只大雁,承载的是婚姻的庄重承诺;如今的天价账单,折射的却是性别失衡与保障缺失的焦虑。让彩礼回归“礼”字,终究要靠法律划底线、民生补短板,再加上年轻人那句:“我的婚事儿,我做主。”